湖南顶级高中长郡中学的尖子生小凯,曾是“清北种子”,却沉迷于玩手机无法自拔。最后,高考成绩575分成了学校垫底,被父母“扫地出门”,还断了生活来源,引发热议。
网络截图。
必须承认的是,小凯的行为是这场悲剧的起点。高考前,他早自习躲厕所玩游戏、晚自习溜号,还熬夜刷视频到凌晨。面对父母的强制干预,他不仅藏匿多台手机,还砸家电、剪电线,甚至写遗书威胁。这辜负了父母的付出,也是对自己前途的不负责任。
父母失望、愤怒,采取把他赶出家门甚至“断供”的方式,根源可以理解。毕竟他们陪读五年,投入20万,换来的不是梦想成真,却是孩子沉迷手机后的欺骗和反抗。他们无法接受的,不仅是分数的落差,更是孩子面对错误时的态度。但把孩子赶出家门,却彻底关闭了沟通、引导和情感修复的通道。孩子也需要有人在他摔得头破血流后,告诉他路该怎么走。
小凯的故事,折射出了万千家庭的教育困境。父母不是教育专家,面对孩子在青春期复杂的心理变化、网络时代的诱惑冲击与自身的期望时,他们常常不知道应该怎么做,只能通过极端的“惩罚”方式,希望孩子迷途知返。
这反映出社会专业心理干预和家庭关系调解服务的缺位。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,单靠父母和孩子“自力更生”,实在太难了,需要让有效、可及的专业服务及时介入——学校可以建立更有效的预警机制和沟通渠道,在苗头不对时就提供支持或转介;社区也可以搭把手,提供公益或普惠性质的家庭关系调解服务。相关部门更应牵头推动建立更完善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,让像小凯家这样在痛苦迷茫中挣扎的家庭,知道“该去哪儿求助”。
整个社会都应该动起来,别让“家”成为绝望的孤岛。
配资证券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