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刚满40岁的王先生是一位软件工程师,虽然工作繁忙,但他仍坚持每天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,有时甚至一天练三次。
让他没想到的是,在一次运动后,平常不过的"卿卿我我"竟差点要了他的命!
正"恩爱"心脏突然骤停
王先生与妻子结婚多年,一直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。近日,王先生刚完成一次高强度的健身训练,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,但他没有休息,与妻子卿卿我我"恩爱"起来。
然而在"恩爱"过程中,王先生突然捂住胸口,脸色惨白,满头虚汗,随后呼吸和心跳骤停,倒在了床上。妻子吓得惊慌失措,连忙拨打急救电话,并在120的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。
接到"命令单"后,杭州市中医院外科医生赶到现场,为其进行心肺复苏、电除颤后,恢复自主心跳。
随后,王先生被送到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急诊,检查发现王先生心电图ST异常抬高,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。
医生立即为他安排行冠脉造影手术。术中发现王先生右冠斑块浸润,前降支中段100%闭塞。医生在前降支置入2枚支架,为王先生成功开通血管。
术后王先生被转入ICU,进一步监护治疗。目前,王先生病情逐步稳定中。
为何梅雨季要警惕心梗?
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,使心肌坏死的影响生命的疾病,它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、心律失常、呼吸衰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供应不足、心肌缺氧和心肌过度耗氧等多因素所致。
最近天气湿度大、闷热、天气炎热,身体表皮毛细血管流失,血液堆积于表皮,血供相对性降低。同时闷热天气也让人容易烦躁,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之后,血管出现收缩、功能紊乱,血管斑块易脱落堵塞血管,发生急性心肌梗死。因此,每年高温高湿闷热天都是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。
更重要的是,低气压天气会导致人体血氧饱和度降低,心脏不得不加速工作来维持供氧,这对已有动脉硬化或冠心病的人群尤为危险。
医生提醒,高温高湿闷热天要按时作息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;保持平和心态,避免情绪激动;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血症等患者要按时服药,切不可中途随意停药,如有不适立即就医。
出现以下信号时要警惕
当心脏因血管堵塞(心肌梗死)而突然停止泵血脑将在4~6分钟内开始遭受不可逆的损伤。心梗患者能否“重启”生命,完全取决于倒下的那一刻起,身边的人能否迅速、正确地行动。
许多中年人将胸痛、胸闷归咎于“太累了”“胃不舒服”错过最佳救治窗口期,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。
而且,心肌梗死年轻化趋势严峻,就比如最近市中医院接诊的6名患者中有3名患者年龄在40岁左右。
专家表示,当前社会高压工作、长期熬夜、吸烟酗酒、饮食不规律、肥胖、缺乏运动、过度疲劳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,都是40岁左右中年人心肌梗死高发的“隐形杀手。
这也提醒我们,出现以下信号时要警惕:
当出现胸骨正中、心前区出现突然的剧烈胸痛或胸闷,有时疼痛可向左上臂、下颌、颈部、后背或肩部放射,还有患者会出现心悸、呼吸困难、出冷汗、恶心呕吐、晕厥等症状,若持续超过5分钟要警惕,20分钟以上仍未缓解需高度怀疑心肌梗死。
此外,很多心梗发作,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症状,而是会出现一些不明显的症状,容易被忽视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。当出现下面4大心脏求救“信号”时,千万要重视。
01 牙痛
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牙痛,医学上称为“心源性牙痛”,常表现为牙痛剧烈,但疼痛部位不确切,且服用止痛药不能缓解。牙疼者如伴大汗、面色苍白、濒死感,应警惕急性心梗。
02 咽喉疼痛
心梗的放射痛,可至颈部、咽部。心梗引起的嗓子疼,多半有一个诱因,比如说,突然的一个活动、突然的一个情绪波动、大喜大悲等。会有一种咽部的紧缩感,就像被一根绳勒住了脖子的感觉,喘不上气,并伴有出汗。
03 上腹痛
心梗引起的上腹痛,绝大多数是突然发生的疼痛。尤其是上腹痛还伴有胸闷憋气、出汗、口唇青紫,疼痛部位没有压痛等,就必须考虑心脏疾患的可能。
04 心跳加剧,不规则且无缘由
一旦心跳不规律的同时,还伴着每分钟心跳的加快,那么,身体已经明确指示,该立马去医院了。尤其是在运动之后,一旦发生心室性心搏过速,则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。因此,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求帮助。
预防心梗 做好这几点
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做好预防:主动调节室内环境、科学补水、选择适宜时段进行轻度运动、重点人群应加强监测。
01 注意气候变化
尤其是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等中老年群体更要注意,在早晚温差大的时候,及时穿脱衣服,避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
02 戒烟、控体重
要远离心脏病,首先要戒烟。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伙伴;三高(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是已被证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饮食上要做到低盐、低脂,不能吃得过多也不能太少,注意营养均衡。
03 调节饮食,保持心情舒畅
“病从口入”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,将大鱼大肉调整为蔬菜瓜果,将高脂高盐调整为清淡原味,将暴饮暴食调整为每餐“八分饱”,就能使心血管更健康。
心脏病突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,因此有效调节自身情绪,避免大喜大怒、极悲极恐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。
提倡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劳累,保持良好的工作、生活节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。
编辑:Selex
图文来源:广州广播电视台、厦门日报、宁波晚报、重庆日报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广东最生活出品,转载请联系
配资证券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