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一场那么大的战争,死了那么多人,打了八年,最后回头看,其实就为了证明一个人看得比谁都远?我不是在吹谁,也不是搞个人崇拜,就是把事摆出来,你看完自己琢磨。1938年那会儿,全国都快没信心了。南京刚被屠,几十万人没了,上海守不住,太原丢了,武汉眼看也要保不住。军队一路退,老百姓一路逃,往四川跑,往云南跑,脚底板都磨破了。那时候别说普通人,连很多当官的、带兵的都觉得,这仗打不下去了,日本太强,咱们拿啥拼?
可就在延安那个山沟里,毛主席把自己关在窑洞里,九天九夜没怎么睡,就为了写一篇东西。他不打仗,也不带兵,就在那儿写,抽着最便宜的烟,喝着稀饭,咸菜都算好的。他写的是啥?不是命令,也不是报告,是一本叫《论持久战》的书。你想想,这多奇怪,别人都在前线拼命,他却在后头写文章。可偏偏就是这篇文章,后来成了整场战争的“说明书”。他讲,这场仗不会几个月就结束,也不会一两年就分胜负,得打很久,中间会僵住,最后我们反攻。这话放当时,谁信?可后来呢?一模一样。
他不是拍脑袋说的。他是把中日两国掰开来看。日本小,资源少,但它机器转得快,军队训练好,想速战速决。中国大,可穷,工业几乎没有,交通也不行,打不过正面。可正因为它大,地盘广,人口多,哪怕丢了几座城,只要人还在,心气不散,就能拖。他算准了,日本撑不了太久,它要同时应付国际局势,还要维持占领区,越打越吃力。而我们呢,只要不投降,坚持住,时间就是我们的朋友。这不是喊口号,是实实在在的算盘。
更绝的是,他把战争分成三个阶段:一开始日本猛攻,我们防守;中间僵持,谁也吃不掉谁;最后我们反攻,它退。你看后来,武汉会战打完,日本人自己都承认打不动了,1939年以后,他们战略重点全变成“维持治安”,其实就是认怂了。他们在华北、山东被八路军搞得焦头烂额,今天炸个铁路,明天端个炮楼,后天老百姓不合作,粮食运不进去。他们占了城,占不了乡。这就是他讲的“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”,你军队再强,掉进海里也得淹死。
那时候国民党那边也拿到了这本书。李宗仁看了说“茅塞顿开”,薛岳打长沙会战,多少也参考了里面的思路。这不是我瞎说,是历史事实。你想想,一本五万多字的书,全是大白话,没几个术语,却把一场大国战争的走向讲得清清楚楚,这得有多深的眼力?这不是靠运气,是靠脑子,靠对两国国情、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。
还有更早的。1936年,红军刚到陕北,饭都吃不饱,毛主席就对斯诺说:“日本帝国主义是纸老虎,它要侵略中国,但中国不会亡。”这话放当时简直是疯话。可他是算过的。他知道日本资源有限,国际环境复杂,它打中国,迟早会陷入泥潭。而中国只要不散架,就能等到它自己垮。后来太平洋战争一开,美国参战,日本两头受敌,更是加速崩溃。可你要说全是美国救的?也不全是。要不是前面这几年拖住了日军主力,让它深陷中国战场拔不出腿,美国打起来也不会那么顺。
日本人后来也搞到了这本书。据说东条英机看过,气得不行。他们明白,这个住在窑洞里的人,早就看穿了他们的命门。他们想速胜,可中国偏偏不按他们节奏走。他们占了城,占不了人心。八路军越打越多,新四军越打越强,敌后根据地像野草一样长出来,他们越扫荡,反抗越厉害。这就是他讲的“发动群众”,你军队再多,管不过来每一寸土地,可老百姓人人都能跟你斗。
现在有些人说,抗战是国民党打的主战场,功劳在正面。这话不假,台儿庄、武汉、长沙,确实打得惨烈。可你要没个总的战略方向,光靠拼人命,能撑到胜利?蒋介石那时候动摇过多少回?汪精卫直接投了,老蒋也偷偷摸摸跟日本谈过几次和。要不是有这么一篇东西,把“一定能赢”这个信念扎进很多人心里,恐怕早就有人彻底放弃抵抗了。《论持久战》最厉害的地方,是它不光是军事书,它还是政治书、心理书。它告诉所有人:别怕,别慌,别投降,我们有办法,我们能赢。 这话说出来容易,可得有十足的底气才敢讲。那时候连苏联都不看好中国,可毛主席敢说,而且说中了。
你回头看整个抗战,从1937到1945,八年时间,像一场漫长的黑夜。可就在最黑的时候,有个人提前画出了天亮的路线图。他没拿枪,却比任何将军都更早看清了战场。所以我说,这场战争其实就讲了一件事:一个人的脑子,能比百万大军还管用。他不靠神仙,不靠外援,就靠分析、判断、信念,硬是把一场看似必败的战争,扳成了必胜的结局。
现在的人可能觉得这些事离得远,可你想想,要是没有那时候的坚持,没有这种远见,后来的新中国从哪来?历史不是随便走出来的,是有人提前看清楚了路,然后带着一群人,一步一步走过去的。毛主席的厉害,不在于他说了什么漂亮话,而在于他说的,全应验了。我不是说他啥都对,人总有局限,可在这件事上,他的眼光,确实比所有人都远。
你有没有觉得,有时候一个人看得远,真能改变一群人的命运?要是那时候没人站出来说“能赢”,大家可能早就散了。你觉得呢?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配资证券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